桂花糕教案通用7篇

通过写教案,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反馈,教案的存在使得教师能够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避免了课堂上的随意性和混乱, ,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桂花糕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桂花糕教案通用7篇

通过写教案,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反馈,教案的存在使得教师能够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避免了课堂上的随意性和混乱, ,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桂花糕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桂花糕教案篇1

其实这篇课文如果叫余老师来选,我真的难以取舍,我学得每一段都非常优美。那种朴实的乡村生活,还有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其实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里有一段话想读给大家听,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三)适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1)评价作者。

生:我觉得她是个热爱故乡,热爱父母的人。

生:对故乡有很深情感的人。

生:她爱那些对她好的人。

生:很有感情的人。

师: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是吧。

生:他爱自己的故乡,爱得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

师:她是说若能割舍这些,她宁愿此生永不在写。

生:我想她像她母亲一样是个关心他的人。

师:她母亲和父亲的种种美德打动了作者。我这还有个例子,琦君不仅对周围的人很好,她对家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关注,她知道自来水中的氯对兰花不好,便总是提前两三天把水晾好,再浇。而且每天用温布把兰花叶子上的灰尘擦去,她就是个这么有爱心的人。咱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说让作者难以忘记的就只是那桂花雨吗?

(2)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却是什么?

生:还有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生:还有父亲指指点点地教她认各种花。

师:也就是父亲对她的教诲。

生:任何发生在她故乡的事。

师:对,还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都难以忘怀。

生:家乡的乡亲们。

师:对,有家乡的亲人,伙伴,朋友。

生:还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桂花糕时的情景。

师:是啊,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觉真好。

生:还有她家院子里所有的花花草草。

(3)回忆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师:好。在你们以往的日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一些难以割舍的片段呢?说说看。

生:我那次和家人去九曲溪边玩,我和弟弟脱了鞋,在河滩边捡石头,那天我们都很高兴,这很难忘。

生:我也忘不了一些人,以前住的宿舍有一些小朋友,那时我们玩得很开心。

师:哦,是童年的一些伙伴。

生:我以前住党校,下面有一条河,我和我爸爸去河边玩,我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后来还是我自己抓住岸边的石头才爬上来的,从那以后我竟然学会游泳了。

师: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竟让你学会了一样本领,有意思,不过大家可别轻易去尝试哟。

生:有一次,爸爸睡着了,我却把他吵醒了,他把我骂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他休息的时候吵醒他了。

师:也有点不愉快,不过给自己提了个醒。

生:我奶奶家的狗死了,我很伤心。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太婆总是给我讲故事,现在他已经去世了。

(4)师小结,启发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师:说起这些总是让人有些伤感。曾经有人对琦君的作品提出批评,说她不能忘却旧事。我们知道琦君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周围的亲人,朋友,花木草树。她说,我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回忆中,而是这些拂不去的旧事,给予我更多的信心与毅力。那么,我想除了那难以割舍的童年,其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某年冬天的一场美丽的雪,入春以来的第一声雷,比如说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人朋友师长童年的伙伴,倘若这些你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你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你收获的更是人生的美丽。

三、走出文本,开拓视界。

师:好,最后咱们走出这让琦君永生难忘的桂花雨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走出)

生:我认识了一位非常爱自己故乡的人。

生:学完这篇课文,我也要象琦君那样记住自己的故乡,还有自己童年一些难忘的事。

生:我了解了摇花乐,我也要去尝试一下。

生:我不是浦城人,但学完这课以后,我知道了桂花可以做好多糕饼。

生:我们要象琦君那样有爱心。

师:对,用仁厚的胸怀去包容周围的一切。

生:要学会在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情也溶进去,做到"句中有情"。

师:啊,你是从写法的角度来谈的,非常了不起。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课后你们再去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写写读后感,有兴趣的还可以把你想象到的桂花雨的画面画下来。下课!

生:老师再见。

课后启示——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首先,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如《桂花雨》就是记录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如父母的与人为善,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民风……当这样的生活图卷,作者的悲悯情怀,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时候,对作品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些好的文章好比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师生相约共同朝那个目的地出发,这是个美丽的约会,而且注定到那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当交流体会时,教师就是和学生一样的阅读者,一起谈阅读的体会交换不同的见解;当学生的理解有偏颇的时候,教师就是阅历比他们更丰富的师长,纠正他们的错处;当学生的见解非常高明之时,教师可以谦虚地当他们的学生,向他们讨教;当学生伤心沮丧时,教师应该象父母亲人一样鼓励他安慰他;当大家开心时,可以象同伴朋友一样谈笑,玩耍……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之间都获得一种最温馨的关怀——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最后,教师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课堂上有太多的教育资源了,正如生活无法被设计一样,课堂上会出现什么谁也无法预知。如在交流时,学会谦虚地倾听,学会自信地表达;在他人表现胜过自己时,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喝彩;遇到好文章时,学会感动,学会关心他人的命运;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遇到难题时,学会质疑,学会求助;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谅解;出现失败时,学会坚强,学会反省,学会随,学会乐观……

"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信生命的价值,始终相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形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和自由。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象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

桂花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解乐悟情( 尝花乐 赠花乐 摇花乐)

1、故乡的桂花到底给母亲和童年的我带来了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个画面给我们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在旁边做个记号。

我们记忆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是哪一幕??

(一)版块a:——【摇花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

(2)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仿佛看到了树下那一张张满是笑意的脸,老汉笑了,老奶奶笑了,伙伴们笑了;不停地摇呀摇,我们还摇出了什么呢?

2、小结: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过渡:记忆中难忘的还有哪一幕?

(二)版块b:——【赠花乐】

从母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

(2)小结:再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版块c:——【尝花乐】

过渡:摇花也乐,赠花也乐。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理解“浸”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从浸中读到了什么?

——(沉浸、沉醉、陶醉)

指导读出“浸”的味道来——指读。

2、理解全年(琢磨“全年”)

全年是什么?(365天)(春夏秋冬)(4个季度)(12个月)

全年是一年四季呀,刚才我们说摇花、赠花都是在桂花盛开的——秋季,怎么会“浸全年”呢(指板书)?

生答后,过年了,村民们吃着带着桂花香的糕饼,浸在了桂花的香气中;新茶上市了我们喝着满溢着桂花香的茶水;浸在了桂花香气当中。

3、想象移情:

假如,你也生活在琦君的家乡,假如你也生活在这样浓香阵阵的桂花树下,你还会做哪些快乐的事情呢?

练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乐)

4、回归重点句情感朗读。

(1)我们深深地沉醉其中——谁又能说不是全年浸在其中呢?

(2)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出“浸”的味道来——齐读。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小结:第三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主题拓展??

在原文中琦君曾这样写到:——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学到这里,你觉得让琦君魂牵梦萦的还仅仅是桂花吗?

难怪她在课文中写到: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于是,她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你觉得在琦君心里的'这“桂花雨”该是一场怎样的雨?

(五)主题拓展二

许多年过去了,在琦君她88岁高龄时,她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

临终前她还一再念叨: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五.结课谈话

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她的其他的怀乡思亲散文:《春酒》、《月光饼》、《水是故乡甜》、《杨梅》、《双 亲》、《母亲》、《第一次坐火车》……对她临终前的那句话——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板书设计: 闻花

桂 赠花 思

花 摇花 } 乐 乡

雨 尝花 情

桂花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

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3.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5.“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原文是: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研读语句,体悟感情

1.再读课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哪些句子,为什么?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母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别桂花,而是在用情感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就不一样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家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四、交流感受小结课文

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家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

五、作业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桂花----桂花雨----桂花食品

桂花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重点句段,发挥想象,读懂课文描述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乡思亲等的情感。

3、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诗歌。

4、理解作家以“乐”写“思”的表达精妙。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读懂“桂花雨”

1、板书课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课题)。桂花雨?多么特别的“雨”呀!它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引导学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读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3、师:现在你能说说这“雨”是怎么回事了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纷纷”“满头满身”等处品读体会摇下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样。

4、指导朗读,读出桂花雨的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桂花雨”是作者对桂花纷纷扬扬下落样子的形象表达,也是课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题引出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内容,减少枝蔓,对于课文整体学习也将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二、质疑,理解“摇桂花”

1、教师质疑:这雨是怎么“下”起来的呢?你知道吗?

引导学生理解桂花是“摇”落下来的,补充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桂花为什么要“摇”下来呢?

3、过渡:是的,通常花儿在开花时节格外需要人们去呵护,为什么桂花却要把它摇落下来呢?——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探究其中原因。

4、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从“摇下来的桂花完整、新鲜”和“自然谢落或被风雨吹打下来的香味差”两方面回答,并要求学生把两方面原因说完整。

?设计意图: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只强调个性化阅读,忽视理解的准确性,以致于到了做练习或考试的时候不得不再跟学生反复强调“标准答案”,形成课堂、考试两张皮。其实,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强调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为什么要摇桂花”,文中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准确。平时这样扎扎实实的“阅读训练”,比起考试前一味强调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

师:谁来用朗读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指名朗读相关内容,用书声音解决疑问。

三、品读,感受“摇花乐”

1、过渡:看来,成熟了的桂花就应当“摇”,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摇一摇吧!

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帮着……帮着……”“抱”“使劲”“喊”等字词体会“我”在摇桂花时的兴奋、快乐。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兴奋、快乐之情。

3、教师质疑:为什么“摇桂花”能给作者的童年岁月带来这样无比的快乐呢?再读第三、四自然段,潜心思考,品味文字。

组织交流,结合学生回答,重点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理解:

l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乐事”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看来“摇桂花”是我期盼已久的事了。你注意到了哪些字眼?引导学生抓住“缠”字。

(2)教师启发:想象一下,“我”缠着母亲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组织学生练习表演,教师抓住“老是”“缠”等字眼以及“我”和母亲的话进行互动表演。

(3)通过刚才的表演,你体会到“我”在摇桂花前是什么样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表达“我”期待之久和喜出望外之情。

这是全家人的“乐事”

(1)师:这份快乐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还是全家人的快乐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摇桂花给带全家人带来的“乐”?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于桂花的虔诚、父亲的诗兴。

(2)教师引导:其实,桂花给全家人带来的快乐全藏在父亲的'这首诗中了!(出示小诗)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讲讲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

组织交流:讲讲自己读懂的诗句意思,主要体会诗中表达的丰收之乐、全家欢聚之乐。

(3)小结:是的,桂花的芳香、丰收的喜悦、全家团聚时的天伦之乐全都融化在这首诗中了!该怎么读好这首诗呢?

指导朗读小诗,感受丰收的喜悦、这是收获的快乐。

这是全村人全年的“乐事”

师:不止于此,桂花还在全年里给全村人带来了快乐!你读出来了吗?

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了解全村人收桂花的忙碌,以及桂花在一年中带给人们的芳香和喜悦。在些基础上练习朗读表达快乐之情。

4、摇桂花给“我”、全家人和全村人带来这么多快乐,让我们使出全身的力去摇一摇桂花吧!

出示并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设计意图:“乐”课文的主旋律。围绕课文“摇花乐”这一核心句段,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从“我的期待之乐”到“全家之乐”,再到“全村人全年之乐”,字里行间把“摇花之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再来读这“摇花乐”自然水到渠成。】

桂花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

2、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内容。

3、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

三、自读自悟,体会“乐”

1、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句。

2、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乐”?

3、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花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

5、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和品花乐,结合指导朗读。

四、想像情境,感悟“思”。

1、琦君读中学后,搬到了杭州。杭州的桂花怎样呢?生找句子。

2、可母亲却说―――(引读)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像出母亲当时的神情吗?指导朗读。

4、在母亲的眼中,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家乡?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像本文一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词或文章?

桂花糕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

预设:(全班交流)

第一行:笨笨的姿态满树的叶子

第二行: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浸在花香里

第三行:赏桂花糕饼茶叶

课件展示相关字词:

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

2、简介作者。

课前预习中我们还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对作者琦君有哪些了解?(全班交流)大家看,这就是作者琦君女士,她是当代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课件展示图片素材“琦君介绍”。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疏通文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交流表格,梳理内容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填写了预习表格,4人小组互相交流,把表格的内容进行完善,注意语言简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预习表格。)

4、通过表格,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可见利用表格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张表格,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预设:

(1)摇桂花很快乐。

(2)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

(3)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喜欢桂花,小时摇桂花十分快乐,长大后依然忘不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学生首先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进而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三)关注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1、通过自学我们读懂了这些内容,那么编者又为我们设定了哪些导学要求呢?

课件出示教材中自学导读的内容。

按照这样要求,默读课文,围绕摇花乐和思乡情,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进行批注。提示:先画出语句,再写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预设:

我们先看“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小琦君,你又帮这个,又帮那个,你不累吗?

这么忙为什么呀?

要这么多的桂花有什么用呀?(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做糕饼。)

这么多的桂花,都是自家用吗?(不仅仅用在自家,还要送给邻居们。)

你就是母亲,台风来了,你为什么会担心呀?读出这种担心。

原来,这桂花有这么多的用处,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过年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糕饼。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等春茶上市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茶叶。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收获的却是浓浓的乡情呀!所以当母亲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时,我才会“这下,我可乐了──”(指导朗读)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是喊出来的,你是说出来的,谁来喊一喊。小琦君,你为什么喊呀?

小结:作者描写得多细致呀,这一个喊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作者就是这样,通过选取自己童年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2、还有哪些语句感受到“思乡之情”的呢?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真是所有的桂花都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什么?思念的是家乡桂花制成的`小食茶叶,思念的是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浓浓乡情。

(2)身在异乡,母亲魂牵梦绕的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这种情绪深深影响着琦君的一生,在她另一篇散文《家乡味》中就写到和母亲此时一样的话:“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故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

(3)再次出示预习表格,归纳写法。

文章看似围绕桂花写了很多的内容,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情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看似随意而写,主题却集中的写作特点,正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情感。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为指导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思乡之情做铺垫。

(四)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1、正是因为这样,当我带回一袋子桂花时,母亲才会无限惆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正是因为这样,当80岁的琦君在离开大陆51年之后再次回到浙江,看到那久违的桂花树,她仿佛又听见母亲在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桂花雨让作者永远难忘,在她的心中“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3、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想象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你会说什么?仿照“()还是故乡的()。”再写2、3句。

4、全班交流,生板书填空。

5、齐读这首小诗。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完成了这首小诗,谁来为它起个名字?

6、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琦君女士,30多年来笔耕不辍,出版作品近30本,在她的笔下尽情地抒发着她对故乡、对祖国真挚热烈的感情,被誉为“台湾文坛最闪亮的恒星”。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五)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继续写完。

桂花糕教案篇7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题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类似内容

1鹅过河的教案通用6篇

鹅过河的教案通用6篇

一份优秀的教案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的,一个灵活的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

查看剩余 73% 鹅过河的教案通用6篇

2窗美术教案通用6篇

窗美术教案通用6篇

有了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制定教案是备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

查看剩余 89% 窗美术教案通用6篇

3开学主题班会教案通用5篇

开学主题班会教案通用5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是老师对所教学科目的深入理解和准备,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以下是九八范文...

查看剩余 71% 开学主题班会教案通用5篇

4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8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8篇

教案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

查看剩余 77%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8篇

5大班安全防溺水教案通用5篇

大班安全防溺水教案通用5篇

通过教案,教师能够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教案的制定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步骤,下面是九八范文网...

查看剩余 89% 大班安全防溺水教案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