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5篇(《华罗庚:数学巨匠的成长之路》)

《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是一本描写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成长经历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华罗庚先生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面对挑战,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5篇(《华罗庚:数学巨匠的成长之路》)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1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是一部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这本书凝聚了华罗根几十年数学研究的精华,虽然在这本书中有一些知识很难让人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这些难以理解的数学中得出一些我们自己的领悟和感想。一些我们没有接触到的知识,我们可以提前了去考虑他的分析结果以及它的用途,当然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些相应的知识后重新去理解这些深奥的数学题。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从这个性质中衍生出了非常多的定理,这对数学的定义非常的重要。人们都说祖冲之给我们留下了圆周率的印象,而华罗庚则是这个圆周率的概率推得更加的细腻。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小事中看出罗教授能进一步推出这些数学奥义所付出的努力和艰难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不仅需要非常多的知识,还需要非常好的.逻辑性,我们需要从一些艰难的数学题中找出一些规律,然后慢慢的探索。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更加的坚信数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发展,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数学,几点我们只有学好数学以后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其他的学科。虽然不能说万事万物都能用数学来解决,但是很多的事情确实能够用数字去表达出它最核心的内容。

小米一名中学生,我们学习数学是必不可免的,尤其是奥数这类非常艰难的数学,我们可以从一些书本中学习到先辈们的努力。他们一步一步的把数学这个艰难的领域带向了如今辉煌的成就,中国能够有如此强大的数学体系,教育就是这些前辈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我们不能够对这些数学难题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学习,而是以一种刻苦庄严的态度去学习数学,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为祖国做贡献。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2

现在常有人说“从小教育,从根本抓起。”可是这种话可能在富贵的人家里体现。有多少人黑夜里自己摸索,自己发现,自学成才。但是在自学成才的人里又有几个不是经受了难以接受的挫折与艰苦。他们并未放弃,其中令我最难忘的就是教学奇才华罗庚。

在1910年的冬天,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可是只要在其中你才会发现,他的到来光给他们整个家庭填了希望与美好的向往和无限的憧憬。是的,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从小的淘气是每个男孩必然携带的性格,也可以这么说,不淘气就不是男孩子。

在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男孩子聪明,可是对于正上初中的华罗庚就不灵了,因为性格的孤僻,他不像别的孩子下课跑到老师身旁问东问西,也正是因为这样老师对他并不是用正眼相看,反而增加了一些冷漠刻薄,而经常找他麻烦。这对一个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小学生常打一百分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但是他从未放弃过。

就像韩愈的马说一样:“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只有重视人才,才会成为一个人才。华罗庚的启蒙老师王维克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看出了华罗庚的天分,并努力的培养。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会碰出耀眼的“火花”而华罗庚也并非没有努力。在他刻苦钻研的时候,还曾被起名叫“罗呆子”,可是他从未介意过,反而专心致志的学习。他的思绪在数学的天堂里来回飘荡,他的内心早已献给数学。

对呀,一个爱学的.人怎么会没有成绩呢。他也发表了自己的论点《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虽然他也曾被拒绝,但是他还是坚强的撑了下来,也努力的完成了。

这本书使我明白没有笨的人,只有自己对自己怠慢,自己都不看好的人。所以我们要努力!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最近,我翻开了《世界名人故事全知道》系列丛书,一看到其中的《华罗庚》,就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了解关于他的故事。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3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是一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它集合了华罗庚几十年的数学研究成果的精华。虽然我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说是我所学过的知识所不能及的篇章,我都做上了标记,以便今后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后,能够重新理解那深奥的理论。

《从杨辉三角形谈起》中最核心的理论便是杨辉三角形基本性质,从中衍生出的二项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它的两个特例也让我大为惊叹(2和0的变形)。之后的级数也是围绕这个定理展开的。《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华罗庚从祖冲之圆周率的约率7/22和密率355/113开始,介绍了辗转相除法和连分数,由此解释了约率和密率的由来。奥数老师曾讲过用辗转相除法求出两数的最大公约数,而华教授能进一步用连分数相加求出原两数之比的既约分数。从这小小的一点就能反映出华教授的刻苦钻研精神。之后谈到的有关天文和历法的科普知识,又让我大开眼界。

《从孙子的“神机妙算”谈起》中,我掌握了一种用辗转相除法解决一类同余问题,以及用这种方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多项式的辗转相除法可帮助我们解决多项式的类似问题。

《数学归纳法》中,我没有过多的心得体会,因为胥老师已经介绍得比较全面了,但我也多学习到了一些解题。

《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最让我长见识的是蜂房底部居然是由三个菱形构成的`,其中一致的规律:钝角等于109°28′,锐角等于70°32′。蜜蜂计算这一角度比科学家还要准确,真是令人佩服。蜂房结构使得它利用的材料最少,体积最大,更是令人折服。《天才与锻炼》使我懂得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锻炼出来的结果。

在书的第二部分华教授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数学史辉煌的一页,还与我们探讨了学习科学的方法,比如:学科学需要热诚,更需要持久的热诚;学科学要有雄心,但不能越级而进,更不能钻牛角尖;学科学要能创造,但也要善于接受已有的成果;自修是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毅力和耐心是成功的保证等等。

在书的第三部分华教授讲述了数学应用方面的知识,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统筹法”和“优选法”。学会了“统筹法”就能使一件事乃至一项工程,以最高效率完成。学会了“优选法”就能在最少的时间里选出最佳的方案。

读完了这本书使我在数学殿堂里又见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这本书我没有完全读透,但在以后我掌握了更多的基础知识后,我一定会将未读懂的部分再次研读。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4

暑假期间我读过十几本书,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杂货铺里走出的大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小时候家里很贫穷,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帮助父亲照看杂货铺,但华罗庚并没有放弃学习数学,靠着坚强的毅力,从江南小镇走进了清华大学,继而走出国门,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了祖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罗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的“三种”精神。

一是学习他勤奋的精神。华罗庚在杂货铺,边做事边学习,常常是挑灯夜读;在清华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同时还以惊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在剑桥,华罗庚除了泡在图书馆里,就是四处听课。两年时间,华罗庚就撰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国,印度等国的一些数学刊物上。

二是学习他坚持的精神。华罗庚无论是在杂货铺还是在校园,一直坚持学习。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如妈妈去世、自己得了伤寒、左腿关节变形等,也不放弃学习。他曾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

三是学习他奉献的'精神。华罗庚把一生奉献给国家,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像陈景润这样的优秀人才,并将数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他多次带领中国科技大学的师生,深入田野、企业、矿山和工厂去,宣传推广他的数学成果。毛主席赞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他曾给周总理写信说:“要向总理学习,从严从实,戒夸戒浮,为党为国为人民而鞠躬尽瘁。”由于他特殊的贡献,69岁的华罗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崇高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华罗庚》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聪明在于勤奋,成功在于坚持,价值在于奉献。华罗庚的“勤奋、坚持、奉献”永远是我今后的行动准则。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5

华罗庚是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一个小商人的家庭。他天资聪慧,自幼热爱数字。19岁那年,他凭着自学的数学功底,指出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有错,并写出了《苏家鸲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后来他长大后去了美国。月薪达20000美元,有小汽车和洋楼。但他常说:“梁国虽好,非久居之乡!”后来他回到回到祖国,于1958年去世,享年75岁。

在我小学的五年生活中,我一直以华罗庚为目标,每天我都做上十几道奥数题,以此增长我的题量。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是因为奥数开拓了我的思维,也是因为我的勤奋。这都是我按照华罗庚写在书上教给我的人生道理。

是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聪明是在于平时的勤奋练习,成为天才是在于平时的积累,我们按照华罗庚的讲述,好好学习,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其他类似内容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1000字6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1000字6篇

本文将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1000字6篇”为主题,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自我成长。通过六篇报告,我...

查看剩余 7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1000字6篇

2贝的故事的教案最新5篇

贝的故事的教案最新5篇

一个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良好的教案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路线图,下...

查看剩余 85% 贝的故事的教案最新5篇

3感恩的故事的读后感5篇

感恩的故事的读后感5篇

通过撰写读后感,我逐渐明白了书籍中情感的表达技巧,结合自身体验写读后感,能让内容更真实、更具说服力,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

查看剩余 76% 感恩的故事的读后感5篇

4伞的故事的读后感模板5篇

伞的故事的读后感模板5篇

读后感是对作品的感悟和体验,可以让我们更加细腻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蕴,读后感是读者对书中人物形象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以...

查看剩余 71% 伞的故事的读后感模板5篇

5读《最好的知己》有感5篇

读《最好的知己》有感5篇

《最好的知己》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谊。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五篇读后感,通过这些读者...

查看剩余 75% 读《最好的知己》有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