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最新5篇()
《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是一本描写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成长历程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在最新的5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华罗庚先生成长故事的感悟和思考。这些文章将带领读者一起探索华罗庚先生的坚持、努力和智慧,以及他在数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1
昨天,当我读到了第75页的《华罗庚:埋头苦干是第一》的时候,文中的主人公的优秀事迹把我深深地感动了。我想:华罗庚的小时候在那么贫困的家庭里,就能完成自己伟大的一个梦想------当上一个数学家,而我们身边的少数同学,虽然家庭经济很富裕,但是,他们上课时不听讲,字也写得不好,也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给他的作业。这样的同学,常常让老师头痛。我真心希望他们能接受老师的教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感到庆幸的事,也有很多听话的同学。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她,她就是我干爹家的表姐霜儿。她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和她同在一个学校上学。她比我大4个月,也在读四年级。她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学习也很认真,作业做得工整、正确,各科成绩优秀。上学期,她的语文试卷有几个单元都考了100分,我真是羡慕她的好成绩呀!
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下课了。我和译庆同学到老师办公室去抱《数学同步解析与测评》,从她们班经过的时候,只见姐姐认认真真地看着一本课外书,等我仔细一看才知道,她看的是《昆虫记》。看她看得那么津津有味,顿时让我感到好奇了。后来上课铃响了,她才放下自己喜爱的《昆虫记》,便开始上课了。她还很爱乐于助人。记得有一次,她来我们家玩,她在画画的本子上画了一个大气球,比真的气球还漂亮。于是我就很想请她教我一下。我说:“姐姐,你能叫我画这个气球吗?”马上,她就答应了。后来我也能画这么好看的气球了。
以上是我的朋友表姐埋头苦干、勤奋学习的故事。当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一书中《童第周:不怕基础差,只怕不奋发》这个故事后,我还听说过我的语文老师原来教过的.一个学生,名叫柯可的同学,以前的成绩一般,自从他读了童第周小时候的故事以后,他就发奋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绩渐渐好起来了。他读小学时还成功地发表了16篇作文。后来像童第周一样继续勤奋学习,已于去年在四川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去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面学习,条件已经是最好的了,我们要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老师给我们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从小向华罗庚、童第周学习,认真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能为我们的祖国献出一份力量的人。请大家相信我们21世纪的小朋友吧!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2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看了华罗庚的故事后,我觉得华罗庚有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的精神。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我觉得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和他的这种脱俗的境界。
最后我想说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3
现在常有人说“从小教育,从根本抓起。”可是这种话可能在富贵的人家里体现。有多少人黑夜里自己摸索,自己发现,自学成才。但是在自学成才的人里又有几个不是经受了难以接受的挫折与艰苦。他们并未放弃,其中令我最难忘的就是教学奇才华罗庚。
在1910年的冬天,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可是只要在其中你才会发现,他的到来光给他们整个家庭填了希望与美好的向往和无限的憧憬。是的,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从小的淘气是每个男孩必然携带的性格,也可以这么说,不淘气就不是男孩子。
在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男孩子聪明,可是对于正上初中的华罗庚就不灵了,因为性格的孤僻,他不像别的孩子下课跑到老师身旁问东问西,也正是因为这样老师对他并不是用正眼相看,反而增加了一些冷漠刻薄,而经常找他麻烦。这对一个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小学生常打一百分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但是他从未放弃过。
就像韩愈的马说一样:“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只有重视人才,才会成为一个人才。华罗庚的启蒙老师王维克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看出了华罗庚的天分,并努力的培养。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会碰出耀眼的“火花”而华罗庚也并非没有努力。在他刻苦钻研的时候,还曾被起名叫“罗呆子”,可是他从未介意过,反而专心致志的学习。他的思绪在数学的天堂里来回飘荡,他的内心早已献给数学。
对呀,一个爱学的.人怎么会没有成绩呢。他也发表了自己的论点《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虽然他也曾被拒绝,但是他还是坚强的撑了下来,也努力的完成了。
这本书使我明白没有笨的人,只有自己对自己怠慢,自己都不看好的人。所以我们要努力!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最近,我翻开了《世界名人故事全知道》系列丛书,一看到其中的《华罗庚》,就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了解关于他的故事。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4
华罗庚爷爷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世界数学家大师,被誉为“人民数学家”。
他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家境贫寒的普通家庭,自幼爱动脑筋,热爱数学,虽初中就辍学,但他自己仅用5年时间就自己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他因为瘟疫发高烧,他的脚残疾了,但贫困和疾病反而使他学好数学的志向更加坚定,始终没有停止在数学王国里的勤奋探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理论难关,顽强的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了一代数学大师获取了今天的.成功。
华罗庚爷爷这种坚忍不拔、顽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也正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教育和启发了人们,让我们获益良多。我们要向华罗庚爷爷学习不怕困难,奋发向上,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华罗庚爷爷在概括他全部的治学精神时说道;“学习必须踏实,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补,就会使人上不去,就会完全泄气。”我要以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篇5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教授大胆质疑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当时,华罗庚只是一个杂货店的店主,可是他却不怕他人讥笑,敢于怀疑数学权威苏家驹的理论,并大胆否定其错误论断,实在是难能可贵。这种善疑精神正是他打开数学王国的金钥匙。
华罗庚成为当代世界数学领域的一颗巨星,完全是一个惊人的奇迹。他才读初中毕业,他曾说自己只是贫穷人家的初中毕业生。
华罗庚正是以他坚忍不拔、顽强不息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追求,获取了今天的成功。也正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教育和启发了人们,让我们获益良多。
华罗庚因为一次高烧,他的脚瘸了,但贫困和疾病反而使他学好数学的志向更加坚定,他总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他,还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发表了多篇论文,成为中外很有名气的数学家。
华罗庚在概括他全部的治学精神时说道;“学习必须踏实,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补,就会使人上不去,就会完全泄气。”
我要以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