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理方案5篇(「危机应对:五招高效应急处理方案」)
紧急情况总是不期而至,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至关重要。本文精选了五篇关于应急处理方案的文章,涵盖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健康危机等多个方面,为您提供应对各类突发状况的实用建议和指导,帮助您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并做出明智应对。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值得深入了解这些方案,以应对未知的挑战。
应急处理方案篇1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处理学校突发事件的要求,在认真做好学校食品进货、加工、消毒、留样等工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防止食物引起的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轻受害程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管理
学校“校长”负总责,亲自抓。总务处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成立群体性食物中毒处置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置领导小组协调开展工作。
食物中毒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三、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应急处理预案
学校本着为全校师生员工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食堂卫生工作的管理,一旦发生学生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停止食堂的生产活动,并于1小时内向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2、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中心医院,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请示求助,积极配合协助卫生机构求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无关人员不允许到操作间或留样处。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注意事项
1、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如有个别家长来校探视,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学校同意,未经同意,任何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应急处理方案篇2
发生抢劫或偷窃
发现单位财务室、办公室发生抢劫、偷窃时,值班门卫应立即拉响报警器或电铃,并迅速拨打110或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警。夜晚期间,立即打开财务室、办公室、通道所有照明设备,全力保护财务人员、办公人员及票款撤离现场。
严禁任意无故拨打110、119。及时记录、拍摄现场情况,建立每案一卷宗
发生火灾
立即组织人员使用现场的灭火器材控制火势蔓延,并向领导报告。如果是火势严重,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然后再报告领导,同时及时清理通往火场的道路,以便消防车进入火场,还应派专人在起火地点附近路口迎候消防车并指示道路。如发生电气火灾应首先切断电源以控制火势蔓延。
及时记录或拍摄现场情况以便于事故原因分析建立每案一卷宗
发生工伤事故
保护好事故现场,立即用电话向主管领导及当地劳动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抢救运送伤员或拨打120急救台急救。
及时记录或拍摄现场情况以便事故调查并建档
发生交通事故
保护好事故现场,并即拨打122交通事故台。公路征费票道发生车祸,应同时关闭出事车道,另启开新车道,确保畅通。如职工驾乘车辆受伤,应迅速报告主管领导并积极组织抢运伤员或拨打120急救台。设立现场标记并记录现场情况,以便事故取证责任认定。
办公区、生活区、征费站突然停电
紧急启用应急灯,立即用备用发电机自行发电。保护好票款票证。打电话询问供电部门停电原因,如停电时间较长,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建立备用发电机使用、保养制度,保证随时发电供给。
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伤亡
立即拨打120急救台,组织抢救运送伤员,并迅速上报主管领导,拍摄现场情况,安排好人员顶班工作。
取证并记录拍摄现场情况,建立每案一卷宗。
车 辆 冲 关
发生车辆冲关,值班人员应伸手示意停车,并记下车号、冲关时间、车型等,并按规定处罚及填写有关处罚文书。遇拦截冲关不停的车辆,可采取:1、通知保卫科人员拦下该冲关车进行教育,并处以罚款后方可放行;2、采用新闻曝光形式教育冲关车户。3、对当地的车辆,可记下车号,请当地乡、镇协助教育处理。
在示意拦阻冲关车辆时不得站在车道当中也不得将头伸进车内 检查,切实保证自身安全。
发生公共卫生疫情
发生鼠疫、霍乱、黄热等甲类传染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时,立即向市委办信息科及市卫生局报告。并立即发动和组织医疗力量,制定防范决策和措施,有效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控制疫情,极力防止事态扩大。
做到特事特报、急事即报、要事快报、及时快速、规范有序、 持续全面,并做好原始记录。
发生 集体上访、复访或越级上访事件
1、 发生集体上访、复访或越级上访事件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领导和保卫科报告。单位领导、保卫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应立即到达现场接待上访群众,做好耐心的.思想工作和劝导,极力劝导群众返回原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2、发生越级到市到省赴京上访事件时,与上访件相关的单位领导必须在规定时间到达事件发生地,共同劝阻和引导上访群众到信访机构处理,如不听劝阻和引导,可采取广播、喊话、发传单进行宣传,责令按指定路线离开现场到指定地点,或由公安人员强行带离到指定地点处理。3、30人以下的,由当地信访局长协调“现场协调小组”成员作出处置决策;30人以上的,由当地“两办”分管信访领导与上访件相关的单位领导协调作出处置决策。
损坏票亭等设施应照相机拍摄,记录现场情况建立序号式卷宗。
办公区受冲击,工作人员被围攻、殴打。
拉响报警系统,指挥工作人员迅速撤离闹事区,向110、当地公安派出所报警,监控室立 即调整云台方位并跟踪。单位领导及保卫人员赶赴现场出示证件说明身份,尽力劝说平息事态,无理取闹并行凶殴打我方人员,再三劝阻无效下,可迅速配合公安机关制服犯罪嫌疑人。
1、有条件的可以用照相机拍摄现场。
2、不得先动手殴打对方,正当防卫不得超过必要限度。
拉响报警系统,指挥工作人员迅速撤离闹事区,向110、当地公安派出所报警,监控室立 即调整云台方位并跟踪。单位领导及保卫人员赶赴现场出示证件说明身份,尽力劝说平息事态,无理取闹并行凶殴打我方人员,再三劝阻无效下,可迅速配合公安机关制服犯罪嫌疑人。
应急处理方案篇3
1 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1.1 安全风险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1.1.1 高温场所内作业;
1.1.2 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
1.1.3 工作强度过大;
1.1.4 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1.1.5 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1.2 发生事故的条件
1.2.1 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1.2.2 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1.2.3 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1.2.4 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1.2.5 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
2 高温中暑防治措施
2.1 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室内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有条件的安装空调。
2.2 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2.3 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
2.4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高温作业时间。
2.5 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救治。
2.6 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2.7 设置休息区域,配置供水点,发放饮水杯。
2.8 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应急响应
3.1 作业人员感觉到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3.2 中暑后的症状
3.2.1 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3.2.2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2.3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3.3 中暑后的处置方法
3.3.1 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垫高头部,解开衣扣,平卧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3.3.2 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洒精擦身降温,并补充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含盐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3.3.3 对日光照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3.3.4 对重症中暑者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应急处理方案篇4
1、潜在危险
1.1无论灾情大小,隧道已无法通车,可能引发再次交通事故,增加事故严重程度;
1.2危险品根据其理化性质的不同,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1.3车辆难以疏通,可能存在人员伤亡;
1.4有相当一部分危险品极易引起爆炸;
2、隧道内危险货物引发意外事故的原因、规模不尽相同,情形各异。
装运有毒化学危险品车辆事故有大有小,如:危险品货物少量溢漏、容器损坏破裂、小火灾,但也不排除一些重大事故的发生,如:罐柜车起火爆炸,危险品大量泄漏等。但为了便于事故现场的处理,按其理化性质分为四类,即气体、液体、固体、腐蚀品。现将30种常见有毒化学危险品处置方法分门别类具体介绍,以利于相关人员应付处理隧道内紧急事故,同时也适应在路段内此类事故的处理。
2.1设立警戒线,紧急疏散人员, 一切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2.2选择上风向,靠近水源,设立临时现场指挥点。(现场勘察水源)
2.3严禁一切烟火,切断火源,根据危险品理化性质,准确判断其种类(或询问相关人员)用泡沫灭火或雾状水冷却抑制爆炸。稀释时避免大面积公害。
2.4对于危险品液体泄漏,采用沙土、水泥粉、干粉等堵漏扑救。
2.5严格服从专职消防队抢救指令。
2.6对于公路运输中最常见的油罐火灾,当班人员在消防队未赶到前必须坚持能灭则灭,不能灭则冷却的原则;如油火流散,则遵循先控制流散火,同时冷却罐壁,做到先灭流散火、后灭油罐火的`原则。
3、应急实施步骤:
3.1立即将灾区段画面切换到CCTV主监视器上;
3.2如确认火灾,则立即报119及值班单位(当班人员、交警、路政、施救车)报警;
3.3切换隧道交通信号灯和可变情报板,实现隧道封闭状态;使用隧道内有线广播系统告知来往车辆;明确火灾性质后,切换洞内车道指示灯及使用横洞疏散洞内滞留车辆;
3.4监控员要保持与现场抢险小组的联系,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3.5利用广播等监控设施配合现场人员疏散车流;
3.6待事故处理完毕后,切换交通信号灯、车道灯和可变情报板等恢复隧道内车辆正常通行,并告知相关收费站;
3.7做好事故处理的过程记录及分析报告。
3.8在处理事故时,应及时通知电工视现场具体情况开启部分或全部照明,以保证事故的安全处理和行车安全。
4、现场抢险步骤:
4.1成立现场指挥小组,根据事故性质确定现场指挥;
4.2各值班单位在接到报警后2分钟内携带必备器材与工具,各工作车辆开启警灯,并鸣笛全速驶向事故区域,并与监控室保持联络,及时通报事故现场情况。
4.3进入事故区域,立即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隧道当班人员按规定设置临时标牌和示警桩,根据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隔离危险区域,严防无关人员进入,做好事故隧道封道的一切工作;交警负责维护现场交通秩序,待物流疏散完毕,立即通知监控人员;当班人员在公安消防未到达前按既定方案控制灾情,控制现场情况,待消防队赶到后,协助消防部门将灾情消灭。
4.4如有人员伤亡,当班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贯彻“救人第一”的思想,佩戴防护装备进入现场抢救伤员。根据伤势轻重,轻者直接送医院,重者向120报警。
4.5当班人员配合消防、交警、路政搞好事故处理和后继车辆疏散工作,施救车将事故车辆拖离隧道。
4.6公路养护部门搞好现场残留物的清除工作。
4.7当班人员撤走现场临时封道标牌和警示桩,并通知监控人员事故处理完毕,可以恢复正常交通模式。
4.8各参与人员配合隧道管理站搞好事故处理结果的记录。所领导向公司领导汇报灾情及处理结果。
应急处理方案篇5
一、 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高效、有序地进行现场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事故对人员、环境的危害和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xx)、《*****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CHF/YA-20xx-1),制定本处置方案。
二、 风险分析(可用列表形式)
1 、本岗位可能发生的潜在事件、突发事故类型;
2、 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区域、地点、装置部位或工艺过程的名称;
3 、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三、 应急组织与职责
1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最好用图表的.形式);
2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四、 应急处置
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可用图表加必要的文字说明的形式)
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危险化学品泄漏、高处坠落、坍塌、洪水、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注:现场恢复应考虑预防次生灾害事件的措施,如应制定防止现场洗消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措施)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重点,尽可能详细、好操作)
3 、报警电话及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五、注意事项
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六 附件
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3、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直接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应列出的企业预案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消防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供电预案、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