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5篇(中华史的深度解读:易中天读后感五篇)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5篇》是一本以易中天先生的著作《中华史》为基础的读后感合集。易中天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发了读者对中华文明的思考和理解。本合集收录了五篇读后感,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主题,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历史视角。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篇1
从网上书店购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六卷,加上总序,共七卷,才100元多点,不贵。分别是《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第一卷——祖先》、《第二卷——国家》、《第三卷——奠基者》、《第四卷——刺客与情人》,后更名为<青春志>、《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第六卷——百家争鸣》。
总序,应该说是不错的,把中华文明与伊斯兰和西方现代文明这三大文明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找到了中华文明的位置,坚定了中华文明的信心,建立了中华文明的自信。
第一卷,祖先,应该说他有所创新,也比较大胆。他把《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与中国的女娲补天的传说结合起来一起讨论,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比较,开阔了视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联系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深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伊甸园的故事》等神话传说,说来说去谁都没有确凿的事实和证据,最终还是神话故事。当然,他从甲骨文中找到一些有力的文字方面的佐证,也不失为好的有力的证据。
第二卷,国家,本卷的逻辑是清晰的,思路是开阔的。由分封到封建再到国家,层层推进,历史演变,由奴隶社会演变发展到封建社会。
第三卷,奠基者,主要是讲周朝,作者对周朝情有独衷,花的笔墨较多,赞扬有余,认为该朝是一个历史转折点。
第四卷,剌客与情人,后更名<青春志>,可能<刺客与情人>这名太过了,后来才另起一名。该册尚未读完,所以暂时不谈。
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描述的思路比较清楚,各个时期,各个小国,都有比较祥细的资料,用几<青春志><青春志><刺客与情人>个主要人物把整个混战的年代交代的比较清楚。重点突出,主题分明。
第六卷,百家争鸣,是讲儒、释、道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观点,非常值得一读。确实如作者所说,一般人是不清楚全部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可能大多数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作者确实是有备而来,深入剖析,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值得反复阅读,受益将不尽。
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花了相当的篇幅将原文出处进行了注释,并在每一册的后面进行了说明,避免了不少杂音和噪声,自六卷本发行以来,至少目前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不像他当年在《百家讲坛》时那样,挑毛病的人一大堆,这一次那些大家们,好像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无话可说了。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篇2
自秦变法改分封为郡县制,使得秦汉国力强盛,国家机器效率大增,晋武帝司马炎上台后分封诸王,后来造成了历时十五年的八王之乱,使得外族有机会入侵中原。
现实种种打破了秦汉以来铸就的儒家济世的精神追求,看似给了士族们独揽九鼎的机会,但也造成了国破家亡,衣冠南渡,五胡乱华。政治黑暗压抑了人性,同时也导致魏晋人对心灵美、自然美的无限向往;这也为隋唐盛世的开放包容埋下了种子。
士族偏安,好清谈,讲风度!文人更是以虚无缥缈之境界为最!玄学大行其道,儒学空有其名,礼仪废弛;于此同时,飘然洒脱,真性情为时人所称赞;男子以白净漂亮为美,磕药酗酒甚多;更有此类人带兵,奇哉!怪哉!
清谈大家虽博学,但脱离实际,不事俗世,风评人物,空谈误国。体质破坏后又没有形成更好的体制,礼法、道德被少数阴谋家变为利用工具,从而导致魏晋人精神信仰崩塌,追求自由,男扮女装;
漂亮又丑陋,清高又贪婪,潇洒又势利,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这就是那个时代!!听完感慨良多呀!!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篇3
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祖国的巨大改变使大洋彼岸的西后国家望洋兴叹。而在今天的辉煌成就下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英雄豪杰呢!
翻开历史沉重的一页,八国联军进北京使人心惊胆颤;火烧圆明园使恨之入骨;南京大屠杀使人为之然落泪。面对这忍辱负重的历史,令人心酸的血腥场面,即使是不同肤色的人,只有他(她)还有一颗善良的心,面对这样残不忍睹的场面能为之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吗?我想大家会异口同声的回答:不能。
在21世纪,作为这个时代的主人,我们更应爱护这个国家,学习先人的自立自强精神,时刻警 醒自己,不要让历史的车轮倒转,从五千年的文化中吸取教训“爱国”不是用说的,我们应该学习闻一多先生言出必行的性格特点。如果你高呼爱国只是从形势上来看,那么就大可不必了,中国13亿人口并不少你这一句。那么即然你已说了为何不做呢?古语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们在快速发展的新社会中,一定要将爱国落实到实处,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许多人或许会问了:“我们只是学生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事呢?”或许大家都不会在意一些细微的事,在学生们的眼里爱国就是做出一些大的贡献,一些细微的小事并不值得一提。但往往事情的成败就在于细微之处。
记得在日本广岛亚运会的时候,比赛结束时三万人的全场上竞然没有一张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有惊叹,就因为没有一张纸,竞可以令全世界为之惊叹,那么,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结束后的满地废纸,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最起码,我们在素质这一方面已经大大地输给了日本。
其实,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可以决定一件事的成败与否,所以说爱国不应该光说不做,异想天开,我们应该实事求事地去做,不论在大事或者小事上,都应该为国争光,更不允许别人恶语侮辱祖国。
如果说,一个人把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它是有意义的;如果说,第一个人都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这个国家何愁会不昌盛兴旺呢?
周恩来同志能“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又何其不能居安思危呢?我们应该没吸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时代的贡献者。只有每个人都能这样想,那么前进的车轮将会永无境的飞车至世界的最高点。
回顾过去,我们千疮百孔,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这21世纪的征程上,我们应该将爱国落实到实处,做到更高、更好、更强。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篇4
《易中天中华史》读完了,完全颠覆范文澜、翦伯赞史书搞法,但以今说古的读史方法很值得阅读和借鉴。
今日偶尔发现网上质疑甚多,不妨传播一点读此书的诀窍。
名学者写史另类,肯定对反响有准备。不妨回头看看每编的后记,尤其是第一本《祖先》。
吴敬链是经济学家,易中天中华史是历史散文著作,他料定吴老会说“怎么保证你说的历史是真实的”问题,这正是他最终需要的。而后,顺理成章回答这个问题——中华史面世后的质疑。读过第一篇后记的“出发点”“目的地”“北冰洋”“导航仪”“发现号”“处女航”,便能豁然了。顺带补充一句:这易中天之处女航正是你无法“证伪”与“证不伪”之间的海域。能回答吴敬链先生的问题,还在乎其他人质疑乎?
本人与易中天老师有过一面之交,也知道一点个性。他用讲课方式著文,对于那些并非硬伤的质疑,甚至仅为自以为是的硬伤,是不屑一顾的。说到“硬伤”,于是也就挑一点:商殷不应一笔带过。商殷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立足于此,“周”小国灭大邦、蛮荒克文明,以德立国、以礼治邦,结束神明、开辟人本,就更明晰了。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向我们介绍中国文明发展史的著作。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篇5
自弈见史,便甚喜于读史乎。正如古人所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也。弈虽不才,于史,却也略知一二矣。呜呼哀哉,至今愚未见甚史不以枯燥,皆似八股文言般,毫无史之意哉。小子愚见,史乃予众矣,怎可板乎?当如悦之文。
原深爱明月之作,而暑前往校之书社,竟圆愚梦乎!终见中天先生之作。仅阅只字,便狂叹见其过晚矣!实乃好书乎:作者易中天叙史,尽添其世界观,于史事作分析,异于今之众史乎。
作者将中国神话与欧洲信仰得出吾等皆为“蛙”之传人,中华文明、伊斯兰、现代西欧社会是为文明发展三要素;中国具有革命性的改革仅有三次:西周建立封建制度,秦帝国反封建建立郡县制度,近代反帝制建立民主制度;其他史书轻描淡写的夏商周时代,作者也用了大量笔墨叙述,而杂乱无章的春秋战国时期,则选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分析社会。
作者看来,秦汉为第一帝国,汉唐为第二帝国,明清为第三帝国,而其中的魏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便是社会制度碰撞的探索时期;汉朝赶匈奴,匈奴胜日耳曼,日耳曼灭了西罗马帝国,唐朝将突厥赶到中亚,突厥改名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灭了东罗马帝国,中国的汉唐间接地灭了罗马帝国,日耳曼民族定居在西欧,衍生出今天的英法德俄等国,英国移民美洲,诞生了美国,中国人还曾移民日本、韩国、东南亚,这么说世界一大半是中国人;作者在叙述唐宋史时,还为我们讲解了唐诗宋词的意义、平仄格律……
呜呼哀哉!欲作三十有六册,至今仅二十有一,方微过半。一则有八万字,二十有一,已近二百万字矣。甚书?此独奇书乎!暑期不阅,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