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5篇(爱的教育:读后感精华)
《爱的教育》是一部由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经典小说,描写了一个富有爱心和智慧的教育家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故事。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部作品,探讨爱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带领读者深入思考教育的真谛。
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篇1
窗外绿树葱茏,花丛繁茂,草坪滴翠溢香,房间里妙曼的轻音乐在轻轻流淌着。我倚着阳台窗栏,本想跟法布尔对话,又想去海底探寻宝藏。书桌前的爸爸偕一杯清茶,翻阅着那本我很久都没有坚持阅读完的《爱的教育》,突然我脑海之间想跟爸爸一起品味书中的酸甜苦辣和融融爱意……虽然起初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我和爸爸选择在杏花烟雨的清明节去一起阅读《爱的教育》,但读完之后感觉到收获颇多。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经典著作,是一本启迪人们如何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的书籍。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整部小说语言朴素、平凡,但字里行间蕴藏着一股贯穿始末的爱的启迪,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平凡而又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却都感人肺腑。作者塑造了许多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通过一段段真挚而感人的美好小故事,展现了小学生真实而又鲜活的世界,诠释了爱的真谛,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爱的美德常驻读者心田,而我们则随着安利柯的叙述时喜时忧、时温时愠。在看似普通平凡的故事里表现出细腻动人、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看到他们怎样相处,怎样去爱;如何宽容谦让,如何珍惜亲情友谊,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阅读的过程中让人在无形之中就已经浸润于生活的真善美中。亚米契斯以一个13岁小男孩安利柯的口吻,对这个世界诉说着爱与感动,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大约92篇日记和9篇每月故事,让安利柯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学会了怎么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安利柯的世界里,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境。每个同学虽然出场次数都不多,但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以及让人称道的品质。无论是母亲靠卖野菜为生的残疾人克洛西,还是父亲是军人的科雷蒂,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孩子,还是远道而来的插班生,大家在一起就没有地位高下之分,情同手足,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痛与孤寂,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关爱,而不是冷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每个人即使种族地位不同,但都是同一个祖国母亲的儿女,应当平等相待,不仅要彼此照顾,还应该互相尊敬与宽容。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会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例如胳膊残疾的克洛西因为受到弗兰蒂欺负,却无意之中用墨水瓶砸在了老师身上,老师批评了几个欺负人的坏家伙们,还赞美克洛西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安利柯的校园生活让我们懂得了宽容,懂得原谅别人的无意伤害,也更深地了解了像加罗内那样宽宏大量的品德。争吵就像一颗钉子,深深地扎在心上,尽管钉子后来已不在,但是心中还是会留下伤痕。而宽容则是一根线,把两颗因愤怒而疏远的心又牵连在一起。生活中,谁都难免会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果因此耿耿于怀,任伤害转化为心灵上的毒瘤,那么,最终受到更大伤害的会是自己。怀恨在心对别人毫发无损,但自己却被怨恨关进自造的篱牢,禁锢了自己的心灵,饱受煎熬。所以要想减轻伤痛,最好的方式是宽容。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像这本书中的人物一样,用慈爱的心面对世界,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点关爱,少点算计;多点和谐,少点争吵,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希望人与人之间洋溢着爱和友谊.用诚挚的情感感动并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平凡的学习和生活将爱心相互传递。
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篇2
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么?,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感到很陌生的话,那么就请你读一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吧!
安利柯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引发了感想做的纪录。但是从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东西。
在安利柯眼中的世界里,“好人”和“坏人”有明显的区别。“好人”是善良,诚实,会尊敬他人的人.“坏人”则是会欺骗、邪恶;心术不正;做错事不知道悔改,只会推卸责任的人。你看,是不是很简
单?所以我们要用一种更简单的眼光去看别人。其实人都是善良,纯真和温暖的,用另一种眼光看别人,看社会,这就是《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的.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洛马格那的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杂货店的孩子,由于输了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他,并诉说了如何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孩子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已被打动。正在此时,一场噩梦降临,两个强盗闯入家中,一个用刀威胁老人,另一个抢了钱,正当他们离开时,老人认出了其中一个,那强盗立即要杀人灭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舍身护住了老人,自己却被刺中。强盗逃走后,孩子不顾自己的伤,还安慰着老人,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故事当中有高兴也有忧伤,有懂事也有调皮;有对先生和身边优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也有对嫉妒者和以强凌弱者的不屑一顾与厌恶。“在学校里,无论什么阶级的人,都成了平等的友人了。”;“卖炭者的儿子与绅士的儿子平起平坐。”告诉人们意大利孩子在学校是如何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地学习与生活的。
书中提到了这样许多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亲自承认错误。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个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叙利亚的五年级学生,为了分担父亲工作上的压力,深夜悄悄地爬起来,替父亲抄写白天没有抄完的稿子,为贫困的家庭换得一点微薄的生活费。刚开始,他不知情的父亲还以为是自己的抄写速度加快而高兴,可是不久便发现叙利亚上课打瞌睡,功课成绩也从头几名降了下来,不免对叙利亚感到失望。叙利亚自己也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直到有一天,父亲看见了深夜伏案抄写的叙利亚时,才恍然大悟,父亲一下子把叙利亚抱到床上,满怀愧疚地对他说:孩子,你辛苦了!爸爸错怪你了》”。
还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一些故事都令人潸然泪下。
读了《爱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亚米契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让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份情感。充满爱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对孩子关怀备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纯善良、活泼可爱、见义勇为、心灵高尚的小学生,还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难忘的小学校园生活。它会让你感动,让你读起来就好象在充满爱的海洋里翱翔。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
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梦想的天堂!
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篇3
爱的教育这本书写了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学年的故事,用日记的形式将一件件发生在自己身边平凡和感动的事情娓娓道来,文章通过记述发生在作者身边的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纯洁。每当我读完一则日记,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不如就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扉。文中的卡罗纳宽容大度,小泥瓦匠顽皮可爱,德罗西聪明好学......都是作者身边的点点滴滴,但是通过他的细心观察和用心描述,使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的面前。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点也不错,只有多读书多写作才能像作者一样写出让读者喜欢的文章。亲爱的老师,我终于知道您为什么让我们写作文,记日记了,因为所有的好文章都是通过作者的努力写出来的。
写作一直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语言应用的考察,也在考试分数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同学们来讲却一直是个难题。
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教学思路灵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分数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应当也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两次的押题或许一时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但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或补差,或提优,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此,老师教你用独特的方法学好初高中语文。
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是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告诉大家不妨用刘勰的话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间”启发他们: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谈如何生活,体察入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的水喝”,可见观察是中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结合课本中的名篇交给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学了《我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尊敬的老师,让他们明白老师的高风亮节,除了表现在批改作业到深夜,或带病上课,累倒在讲台上等外,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以前,同样的材料上代人用来赞颂老师,下一代“涛声依旧”。似乎老师永远是身穿中山装,口袋里插一支钢笔,不苟言笑;老的,少的,农村的,城市的,一个样。通过观察,让其明白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科目的老师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教学方式等都有差异。当今教师不但追求内在美,还注重外在美;他们不仅仅追求脚踏实地,还注重巧干。课上,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评估论今,妙语连珠;课外,他们驰骋球场,泼洒丹青,舞文弄墨,雅趣如流。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践证明,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靠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来的。
要关注生活,博采众长。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应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可写身边的人或事,也可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优美的段落,或介绍一部生动的有趣的影视剧作;规定每月读一本优秀期刊;每个假期读两本名著,如学了《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建议学生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让他们领略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法。
我们只有“行万里路”——广泛深入生活,只有“读完卷书”——博采众长,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篇4
有一些好书曾让我感动,有一些片段曾让我铭记,有一些深刻曾让我思索。《爱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飞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们宁愿葬送自己的生命来挽救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长途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在这当中,我找到了答案。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亲子之爱,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无法感觉到。安利科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为什么呢?我思考着。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类是那么伟大,难道竟不习惯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吗?《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是我们所比不上的,同时也是令人羡慕的。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就连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对现在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不是为孩子的错误找理由,但为什么仍有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呢?当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的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份心情,也将我在成长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是我获得的意外收获。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是吗?在《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是这样但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甚至“消失”,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篇5
高一的时候我接触了这本书。其实我不是一个爱看课外书的人,特别是那时候,除了课本几乎什么也不看。那时候上学校的心理选修课,老师规定必读这本书,才不得已上网下了一本,应付应付吧。
既然是应付,自然是快速浏览。可仅过了一章,我就不得不从头细细看起,我被主人公带入了他的生活,我也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爱的洗礼。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原名《Coure》(意大利语的“心”)。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整本书以“爱”字贯穿其中,语言平实亲近,简单朴实,描写的都是些平凡的人物。并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出人意料的悬念,只有真挚、朴素的感情,深深地触动人的心灵,融在字里行间的,是人世间种种的爱,老师、父母、同学……以一个“小学生”最最纯真的眼光来看周围的世界,周围性格迥异的人。本书貌似儿童读物,实则不然,他值得每一个人细细体味,从中接受爱的教育。
最早的中译本由夏丐尊先生于1923年译出,并以“爱的教育”作为书名,沿用至今。夏老的话为这本书作了最好的诠释:“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爱的教育》每行每段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它的书名就让我们不得不去想:爱是什么?爱的力量有多大?为什么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爱?于是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爱仅仅是一种感觉,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品味。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使飞蛾变成蝴蝶,它使沙砾变成珍珠,它能带来人间四月的春风,它给我们生命无尽的源泉……它相伴我们一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养料,没有了它生命就无法诞生、发展、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
爱是阳光、水和空气,始终伴随在我们身边,充斥着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亲子之爱,高尚伟大,始于我们生活的起点;师生之爱,默默无私,像是养料滋润心田;友人之爱,亲密无间,患难之处见真情;恋人之爱,不分彼此,你我相约定百年;乡国之爱,故土难离,永恒地伴随一生。
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不顺,常常抱怨自己得到的爱太少,甚至因此而消沉。而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才发现这是多么的愚昧。其实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人爱过我们,只是因为爱的确太普通,平凡,以致我们常常感受不到。在我们感受到爱的时候,也应不吝惜自己的爱,也把爱给周围的人。现在学校号召我们无偿献血,这也正是我们给别人爱的一个机会,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应当奉献出这份爱,并让它在人类中传递。
“爱的教育”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并非易事。因为在我们的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所以我们更应用心去寻找,体验。
爱的教育,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无比重要。只有学会了爱,才能懂得如何去接受,如何去爱别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变得成熟;一个民族才能发展延续;一个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我们应该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是一本看了一生都不会后悔的书,我真心向每一位同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