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事迹范文精选6篇(杰出好媳妇:6篇范文精选)
《好媳妇事迹范文精选6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精选出6位杰出的媳妇,分享她们的感人故事和婆媳情深,展现了传统美德的光辉。她们的奉献、忍让和智慧将令人深受启发,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楷模。这些真实故事将为我们传递家庭和谐的温馨信息,值得珍藏。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1
尤立梅,49岁,邱县华勤小区。
1987年她与丈夫结婚,一直孝敬公婆,不幸的是婆婆于2007年正月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她每天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吃饭。在日常照顾中,她很重视老人心理需求,一有时间就陪婆婆聊天,遇到与婆婆有分歧的事情,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和婆婆沟通交流、消除隔阂。同龄的老太太经常开玩笑:“一看你就不像在儿媳妇跟前受委屈的,穿得好,脸色也好!” 婆婆也会说:“我这个媳妇啊,比女儿还贴心!”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2
张芝利,32岁,南辛店乡前大河套村人。
今年31岁的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2009年,不幸降临到她丈夫身上,丈夫得了一场大病后瘫痪在床,张芝利和公公一起带着丈夫四处治疗,可无情的病魔还是在2011年夺去她丈夫年轻的生命。丈夫的离去,不但让这个家失去了顶梁柱,还背上了因治病欠下的十几万元债务。处理完丈夫的后事,望着眼前因失去爱子痛苦的父母亲,她知道他们比自己更伤心难过。她把泪水的伤痛埋在了心底。她告诉父母:自己不会离开家的,她会替丈夫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把两个年幼的儿子抚养大,替他侍奉老人。几年来,她白天在纱厂上班,回家去地里帮父母干活。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3
1987年,张名利从千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嫁到濮城镇葛楼村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婚后生育两男一女,其中一子脑瘫残疾。孩子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同时也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为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1996年她无奈之下抛下孩子和丈夫婆母,只身一人去北京医院做护工。在外务工期间,张名利一边往返于几个医院之间,一人做几个人的工作,一边坚持自学文化知识,能认识、读写工作生活中的常见字,同时她学会用电脑、手机等智能工具。她的两个孩子在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影响之下,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学经商,实现了自身人生价值。
2001年春,在家的婆母身患重病,无人照顾,她毫不犹豫辞去工作,返家伺候婆母照料孩子。婆母因病不能吃饭,喂饭难以下咽,她利用在北京做护工时学到经验,用几种营养粉、蛋白粉、荷兰奶粉、松花江奶粉和豆奶粉合理搭配,调成糊状物喂婆婆,一日三餐皆如此,一直坚持了18年。
因婆母不能食用面食,靠营养粉维持生命而造成大便干结。为减轻因大便干结给婆母造成的痛苦,她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亲手为婆母挖大便。经人介绍,用咖啡液灌肠可通便,她便改为每次用500毫升咖啡液为老人灌肠。她还长年累月坚持为老人擦洗身体,冬天每周1-2次,夏季每天1-2次。
她还有一位已经28岁的脑瘫儿子,完全丧失生存能力,大小便完全在被窝里或衣裤里。她每天至少一次为儿子和婆母洗衣服被褥,一到冬天,冻得满手都是口子。婆母住北屋两套间,儿子住东间,本可能臭气熏天的房间却无一点异味。她的孝道感动了不少左邻右舍,人们都乐意到她家串门,人们都交口称赞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媳妇和好母亲。
张名利的丈夫于2018年生病住院一个多月未治愈而去世。照顾残儿和伺候98岁婆母的重担落在她一人身上。当邻居和村领导劝她时,她含着眼泪哽咽着说:“以前我把婆母放在第一位,丈夫放在第二,残儿放在第三,我排最后,以后我仍把婆母放到第一位,残儿第二位,我还是最后一位,每当吃饭我先喂婆母,再喂儿子,最后我吃剩菜,有时饭菜凉了,我就少吃一顿,因为有好多洗涮的活还等我。”
因为她的精心照料,残疾儿子能生存到28岁,已18年不食面食的婆母到98岁还面色红润,不能说不是一大奇迹。
她的事迹感动了群众,感动了领导,也感动了各界人士。驻村第一书记王贵月曾多次到她家看望老人,镇卫生院、县医院等医疗机构进村义诊时,总是把医疗器械搬到她家。医生亲自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自2014年连续被葛楼村两委评为“孝敬媳妇”和“最美家庭”,2018年,三八妇女节被镇妇联授予“好媳妇”荣誉称号。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4
她,纤细的双手,却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她,柔弱的肩膀,却扛起家里千斤的重担……她,就是撑着两个家的女强人,年复一年照顾身体残疾的丈夫,没有怨言,没有后悔的祁引萍。
祁引萍,永济市府西小学一名女教师,从教二十六载,当了二十六年的班主任。她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同事的赞许,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认可。她的课堂,生动、形象、平等、和谐、活跃而有序,常常是欢声笑语不断,教学效果极佳。然而,谁能想象到祁引萍内心承受的心酸与苦累。
一个选择让她撑起两个家
她是独生女,为了爱情,为了赡养父母,选择了家处困境的爱人,并招夫入赘。刚结婚爱人家父过世,留下五个男儿,只有大哥成家,剩下三个小子尚未成婚,婆婆身体又不好,没有经济来源。这个家怎么办?她不但管,而且管得比哥哥还多,逢年过节,一定给婆婆拿钱,拿东西,因为眼看小叔子一个一个都超过了结婚年龄,婆婆每天哭的已成泪人。面对实际,生活也很拮据的她,除了开导爱人,安慰婆婆,狠下心决定这个家她也要管。她四处借钱,一年又一年,一个又一个,给小叔子们把媳妇娶回来。婆婆时常哭着对他说:“现在你们帮了他,他过后有了就还你们”。她知道婆婆在安慰她,怕她心里不情愿,怕她的亲生父母反对。她总说:“还什么还,只要大家都过好了,你心安了,我们也就放心了”。多少年过去了,小叔子家的孩子都长大了,这些事她从没在他们的媳妇面前提过,觉得这是她当嫂子应该做的。幸福的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缔造的,她缔造的是多个幸福的家庭。她不与同事们攀比,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在她多年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她不愧是邻里们夸奖的女强人,亲友们称赞的好媳妇。
一次意外让她守护残疾丈夫八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当她的日子逐渐好转时,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她简直无法承受打击,但她依然是坚强地面对。
在2008年的一天早晨,爱人在上班时被高压电击中,造成双上肢截肢,当时爱人万念俱灰无法接受现实,以绝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一百六七十斤重的汉子,几天就瘦成了皮包骨,拒绝治疗,拒绝吃饭,医生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她的心也如刀绞,背地里眼泪几乎哭干,但在爱人面前她总是强作笑脸,郑重地给他许诺:“你放心,只要你活着,以后我就是你的双手,我不会离开你,这个家不能没有你,你一定要挺住”。而她心里的酸痛又有谁人能懂。
在她和大家的一再开导下,爱人终于同意治疗,两年内,钱,不知花了多少,路,不知跑了多少。出入院六次,手术做了十几次,真是把人折腾坏了,在医院里,她和另一个人轮班护理,一人十二个小时,除了喂吃喝,照护大小便,护理按摩外,还要给他读书、读报,讲有趣的故事,为了爱人高兴,她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更多的是血和泪。出院时,爱人除了没有双臂,两腿还不能走路,是坐轮椅出来的,虽然保住了命,但行走成了不可能的事。回到家,她立即找医生理疗,自己学着按摩理疗,一点希望都要争取,一丝变化都成了渴望。坚持半年后,能站起来了,坚持了半年,能走十步了。八年,八年如一日,每天除了照顾吃喝拉撒,陪笑脸,陪散心,家庭、工作样样事务都不能落下。邻里和同事都看着痛心,她却说“谁让我们是夫妻,大难临头时就要互相照顾,才能躲过灾难”。祁引萍,朴实地为人,努力地工作,细致地照料丈夫,她的善良,她的默默奉献,温暖了丈夫,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感动了四邻,也照亮了所有知道她故事的人。
爱是伟大的,爱也是平凡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爱着,都在奉献着自己的爱,然而能像祁引萍这样,用一生演绎着这样平平凡凡的爱,正是人间的真爱,是伟大的爱。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5
王方方,一位名字简单,生活简单,热爱教育的普通乡村教师,土生土长的开封人。2013年毕业以后,就走上了我们濮阳县神圣的三尺讲台,是濮阳县鲁河镇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出生在开封市杞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们家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五个,她排行老四,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是家里的宠儿,有爸妈的疼爱,兄弟姐妹的关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父母从小就教育她:百善孝为先。
2010年9月——2013年7月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毕业之后因为热爱濮阳这个城市,所以选择留在这里,经过努力顺利的通过特岗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农村教师。2016年6月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为人正派、有担当的男孩,品行端庄的两个年轻人在一起谈理想、谈追求,谈如何孝敬父母,一呼一应,心心相印,从相识、相恋到相爱,终成眷属,幸福的结合在一起。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2016年11月她与丈夫结婚,公公婆婆有两个儿子,没有闺女,她对公公婆婆说,“你们以前没闺女,现在我来了,我就是你们的闺女”。因为她的老公是老大,弟弟还在上学,所以为了相互有个照应,一直与公公婆婆一直生活在一起,相处这么长时间,一家人其乐融融,从未发生过矛盾和摩擦,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可是好景不长,2018年大年凌晨四点,她的婆婆突患脑梗塞,公公和老公都没在家,听到婆婆的喊声,她一下从梦中惊醒了,立马跑到婆婆房间,看到婆婆靠在床边上,胳膊和腿都没有了力气,她自己试图将婆婆从地上拉到床上,可是她拉不动,就赶忙喊醒了还在熟睡的弟弟,他们两人一起把婆婆抬到了床上,她让弟弟准备去医院的东西,自己赶紧去开车。冬天的凌晨四点天还未亮,一向胆小的她此刻忘记了害怕,心里只想着要赶快开车送婆婆去医院接受治疗,送到濮阳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生检查之后,确诊脑梗,血压190多,她的头轰轰的,但是在心里她告诫自己,要挺住,要对婆婆有信心。在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每天她都陪在病房,为婆婆按摩,喂婆婆吃饭,给她换洗衣物,协助她上厕所,同病房的就问公公,这是你们家闺女吗?公公笑了,他说不是,这是我儿媳妇,病友就说:真是太好了,很少见到这么好的儿媳妇,真羡慕。但是王方方她并未觉得自己有多好,她觉得只是做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公公婆婆对她一直都特别好,把她当自己亲孩子看待,她只是人心换人心,做了她分内的事情。
出院之后,婆婆并没有完全好,还需要好长时间进行恢复,她为了让但她从未有过怨言,对婆婆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方方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开封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妈妈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她说:“妈,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儿媳,但我却不是一个好女儿,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您啊!”妈妈鼓励安慰她,好好侍奉你婆婆,妈妈会照顾好自己,况且还有你哥哥姐姐呢,你尽管放心。婆婆早日康复,经常陪婆婆练习走路,为婆婆梳头发,剪指甲,为了避免婆婆无聊,经常陪婆婆聊天,开导婆婆,让她保持好心情,放宽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老公说:她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王方方夫妇,结婚几年一直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一起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和打闹,老公在消防队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她就很理解老公,让他安心工作,家里有她在,免了老公的后顾之忧。对邻居,对长辈尊敬、孝顺,真诚善良、平等待人、礼貌待客、互帮互助,从未与邻居发生任何矛盾纠纷,受到众乡邻的敬重。
王方方夫妇几年如一日,一家生活俭朴,洁身自爱,勤劳致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品位,做到老少不欺。她严厉教育两个儿子,让他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礼让别人、勤俭节约。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他们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对兄妹的子女,他们均视如己出,积极帮助村里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们艰苦节约,不会因为追求时尚而乱花钱。
领导说:“她干工作一个顶俩”,她从事教师工作已经五年了,五年来,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耕耘,以校为家,甘于奉献。宿舍是她幸福的小家,学校是她温暖的大家。在工作中发扬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手足”,她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忙。
应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的职责”。明白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她在用自我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孝顺父母,她团结邻里,她勤奋敬业,她关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走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像王方方这样的好媳妇何愁家庭不和睦、四邻不友好、社会不和谐?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6
张爱英,53岁,城区街道办建设街
公公1998年患上肺癌,她和丈夫四处求医问药,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最终却没能战胜病魔。公公去世后,家里只剩下婆婆一人,怕老人孤单,就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平时,她特别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常买一些戏曲光碟让老人看。2013年,婆婆又被检查出患有脑部小血管栓塞,她把老人送到医院,在医院每天给老人做她最喜欢的饭菜。出院后怕病情反复,她坚持每天给老人量血压,监督老人按时吃药。现在婆婆已是90岁了,但身体硬朗、精神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