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推荐5篇(致敬村支书:抗疫典型事迹推荐五篇)

在疫情中,村支书的杰出表现值得肯定。本文将介绍5位村支书的抗疫先进典型事迹,展示他们在疫情面前的坚定决心和卓越领导力。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希望传播正能量,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抗疫工作。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推荐5篇(致敬村支书:抗疫典型事迹推荐五篇)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1

孙子文,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开封市鼓楼区南苑牛墩村卫生室医生。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国爆发以后,在区卫健委及仙人庄卫生院领导指导下,孙子文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付出了所有的干劲,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展现了应有的无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中,面对疫情,他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2020年1月23日,在接受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培训之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面对孩子的恋恋不舍,爱人的担心,孙子文坚定的告诉他们“我是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治病救人,抗击疫情是我分内之事,是我必须做的。”从2020年1月23日至今孙子文一直在卫生室二十四小时待命。

由于牛墩村是疫情防疫重点村,村里设立了疫情防控监测点,孙子文为监测点免费提供自己卫生室仅有的2个电子体温枪,并向支部申请在监测点值班,作为党员的他始终坚持初心,冲在疫情最前方。

2020年01月24日至2月17日,连续23个昼夜,孙子文每天要近距离为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家属测体温、询问健康情况,送体温表、口罩,定期去其家中消毒,帮助并解决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困难,甚至照看密接人员家中的家禽。在该村的疫情防控监测点值班岗位上,也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同时,孙子文还主动请战,承担全区确诊人员和疑似人员的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该工作,不仅要与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承担很大的感染风险,并且异常辛苦,从到上级卫生院做个人防护、陪同密切接触人员办理转院手续,再到将他们安全送达转运隔离点、解除自身防护,每次转运工作都要持续6——8个小时。在孙子文义不容辞地坚持下,通过孙子文相继安全转送密切接触人员17人,当中,有高度怀疑的疑似病例,也有需要搀扶的老年人,面对被感染的风险,孙子文从来没有选择过退缩,每次接到转送指令,总是立刻赶来。

2月6日早上9点,接指令后的孙子文,到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急救车接1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出院,当办理完出院手续,已经近正午12点,将其送至仙人庄卫生院隔离后,已经是下午1点,为了节省防护服,主动询问另1名反汴人员是否出院,在车里等到下午2点,驱车到开封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其出院,直至等到下午6点办理完出院手续,开车将其送回板桥小区,换车脱下防护服已晚上8点,这一天,防护服在他身上穿着近12个小时,一天没吃东西,一天没上厕所,汗水浸透全身,轻度脱水,那天看到他疲惫的身躯,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这期间,孙子文父亲患过一次重病,因家中无人,他把自己做简单的消毒后立刻赶至家中,亲自给父亲输液,又突然接到指令去魏都路伊园小区接4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到淮河医院复查,并送仙人庄卫生院进行集中隔离。因父亲还在输液,把弟弟从家中叫来照看,当天完成任务后已经下午5点,回到父亲家中已经快五点了,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他第一次掉下眼泪。

2月18日,全区密切接触人员的接送工作已基本完成,他又立刻写下请战书,欲去武汉与疫区一线同仁并肩作战。

正当国内疫情相对稳定,大家都认为可以舒一口气的时候,新的使命又来了。由于国外疫情的不断恶化,接送从国外返乡人员的使命又落在了他的身上。3月15日一大早,接到上级卫生院命令,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2名从韩国返乡的人员,没吃早饭的他,做好防护上午9点就出发前往机场,在交接现场由于交接程序和手续问题,一直等到下午3点才顺利将2人接走,期间,由于没有备用防护服,他不敢喝一口水、不敢吃一点东西,将人安全的接回隔离点已是下午5点,来不及吃一点东西就又赶回自己诊所替换身体不好的父亲,一个烧饼、一包榨菜,就是他那一天吃的第一口饭。3月17日早上,又接卫生院指令,还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1名从菲律宾返乡的人员,这一忙碌,又是一天。在此期间,由于辖区从国外返乡人员较多,孙子文始终担负着辖区境外输入人员和湖北返乡人员的机场、高铁站转运工作,前后共转运各类人员40余次,一个人架起了一道通往隔离点的生命线。

4月1日,该区设置在美途酒店的又一个隔离点正式开始运行,由于缺人手,已联系在岗2月有余的孙子文主动请缨,赶赴该隔离点开始工作,承担整个隔离点的卫生消毒工作。

截止今日,他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着。最难能可贵的,他干的这些工作,并不是他的分内工作,甚至本可以不去承担这些重担,他之所以非要这样做,是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良知,还有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

如果说,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非要去拿某种标尺去衡量的话:那么,不计功名利禄的付出、不顾个人安危的挺身,才真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所在。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2

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纸笔,周青艳在纸上写了几个大字“你们是从武汉回来的吗?”一个四五岁小女孩从妈妈身后探出头来,有些怯弱又好奇地看着她.......

这户人家的女主人严女士是武汉人,年前丈夫带着她回武汉探亲。1月23日,他们乘坐高铁从武汉回到奉贤区青村镇钱桥社区新张村。夫妻俩均从事消毒物品生产行业,年前匆匆赶回也是为了投入奉贤的抗“疫”工作。

当企业得知他们是从武汉返回时,便将情况反映给了新张村村委会。周青艳是钱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乡村医生,那天正好她当班,接到消息后,便随同中心医生、村干部一同前往。

上门后周青艳发现,严女士夫妻俩都是聋哑人,孩子才4岁,村里正在为如何沟通而烦恼。小周医生平常点子就多,立马想到了用写字的方式,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严女士一家是钱桥卫生中心辖区内遇到的第一户需要居家医学观察的对象,当老百姓看到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出现时,都颇为好奇,迅速围过来的人群让夫妻俩显得有些慌张。所幸有村干部协助安抚群众情绪,驱散人群后,工作才得以开展。

其实夫妻俩早已习惯于写字交流的方式,小周医生还没写完一句话,他们就已经把自己要回答的东西写了出来,沟通进行的很顺畅。

令人高兴的是直到隔离期满,一家三口一切安好,一天两次的上门,让小姑娘也不再害怕,听到医生的声音,就早早等在门口,走的时候还一一再见。

乡村医生是村民的健康守护者,他们默默坚守在战疫第一线,用智慧和勇气、责任和担当共同筑起抗击新冠阻击战、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堡垒。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3

1月29日,在冷水滩区杨村甸乡回龙村路段,发生了感人的一幕。两个身着“白衣”女孩正在给过往的行人、车辆司机测量体温,其中有一个老大爷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他们都没有戴口罩,“白衣”女孩上前细问得知小孩有点不舒服,去医院看病,因没有买到口罩,故没有戴口罩,女孩得知后把自己购买的口罩给老人和小孩戴上,老人感动的流出了眼泪,连声道谢:“谢谢!谢谢!谢谢!”这是永州职院农村医学专业的乡村医生王芳和张青在抗“疫”一线上的一个缩影。

“您好,我是杨村甸乡疫情防控人员,请你配合我们测量体温。”“体温36.3°,正常。谢谢!”她们正一丝不苟的完成着值守工作。这个检查点是杨村甸乡14个村民进出村口的必经之路,负责对每一位出入的群众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信息登记工作,提醒引导群众遵守疫情期间的注意事项,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乡村医生,她们义无反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对疫区返乡人员排查登记,做好居家医学观察宣传指导工作,对健康状况异常的及时上报。

1月26日大年初二,王芳和张青得知疫情防控急需人手,一大早她们就主动报名请战参加冷水滩区杨村甸乡的抗“疫”工作,配合当地政府、村干部、卫生防疫人员做好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她们至今已在抗“疫”工作岗位上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她们主动参战,争当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

疫情期间,她们坚定的选择走上一线,她们平凡而无畏,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抗“疫”路上,朴实而充满力量,平凡却值得尊敬……

同王芳、张青一样抗战在防控前线的乡村医生还有许多,她们总是让别人“别出门、外出要戴口罩、要小心”,而又总是她们“不听话”地“往外跑”,与返乡人口、外来人员零距离接触;她们逆向而行勇敢冲锋,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一方群众的平安防护网,她们是守护百姓健康的乡村卫士。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4

村医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人”。张海燕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经25年,疫情防控以来,今年52岁的她一直蹲守在疫情防控的后方战场,以护佑生命的大爱和舍已为人的奉献,筑起了守护全村百姓安全的“防护墙”。桦南县桦南镇双合村有常驻人口518户、1346口人,这次共排查出12名武汉返乡人员。

今年春节,这12人成了张海燕最牵挂的人,从武汉返乡回来的12个务工人员,尽管隔离在家,但刚开始还是在村里造成了恐慌,为了不让村民担心,保障大家的安全,张海燕每天穿着防护服,拿着听诊器、温度计和“返乡人员情况摸排表”,穿梭于村中,为返乡人员测体温、录数据,给村民宣传防护方法。期间,武汉返乡人员吴某某找到她,说自己咳嗽几天也未见好转,让张海燕帮忙来看看。联想到近日在网上看到的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新闻,医生的敏锐性告诉她,这件事必须引起重视。在缺少防护物资的情况下,张海燕顾不上那么多,多次往返吴某某家中,量体温、看症状,并第一时间向镇卫生院报告,镇卫生院立刻协调县疾控中心为吴某某诊疗诊断,最终确定其未感染,是慢性肺炎引发的咳嗽。事后,大家都问张海燕:“你不害怕么?”张海燕说:“怕,怎么不怕,但我是医生、是党员,群众需要我,我必须上,这是我的责任”。全村12名武汉返乡人员隔离14天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县乡卫生部门同意,村里对这12名返乡人员延长隔离时间7天。

本来就已经很烦躁的这些人,延长后部分人开始出现焦虑和不稳定,总提出要出来见亲人和同学。张海燕发现这一苗头后,逐户进行心理疏导,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与此同时,张海燕为了得到他们的理解,开始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由于隔离时间长,有些人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出现短缺,她就主动提出为其购买和运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除武汉返乡人员外,全村百姓的安危也是张海燕一直放不下的事。疫情防控以来,双合村村干部立即进行返乡人员排查,张海燕也投入一线开始紧张的监测工作。虽然村子户数较多,但她从不漏走一户、漏登一人。有的村民劝她,在家里打电话问问情况就好了,她却说:“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我是医生,会保护好自己,我得让村民知道有人在照顾他们,密切关注他们”。

尽管张海燕这样尽职尽责地看守着大家,但还有个别人有抵触情绪,说些刺耳的话。“我也不是外地回来的,也没有接触武汉回来的人,你干嘛就不让我出门出村,你就看好那些武汉回来的人,少管我们。”面对乡亲的指责,她只能把委屈放在心里,把眼泪流在人后,依然用微笑和柔情进行劝阻和劝说,直到他们理解。有人问张海燕,这么坚守图个啥?她说:“身前是疫情,身后是乡亲,这个关键时刻虽受尽委屈但我不能转身!”张海燕的母亲居住在县里面,已是古稀之年,一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陈旧性脑梗塞,而且有新发病灶,自己是名医生,自然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所以母亲的病一直都是她在亲自照顾。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忙忙碌碌的她根本顾不上母亲的病,有时通过电话进行询问,得知母亲哪里不舒服,自己又不能亲自在床前照顾,她总是在电话这头偷偷地流泪。

不光是母亲,自己的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只有假期才能和家人团聚,然而,张海燕白天入户走访,夜间测体温监测,一家人吃顿饭都成了奢望。女儿虽有些不高兴,但看到百姓安全了,她在心里开始心疼和理解妈妈了。当被问到你这么做不觉得亏欠家人么?张海燕哽咽说:“我自己内心肯定是觉得亏欠了家人许多,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亏欠’那12名返乡人员和全村的百姓呀,他们的健康是我这名村医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5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上下有序开展防控工作。苏家作乡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任务,重点工作要放在预防上,我乡封庄村村医张利利不辞辛苦为工作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温暖,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2020年2月1日村医张利利将当天上午加班熬制的中药送到封庄村每个路口站岗的工作人员,免费提供饮用,以提高他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力。

“听说喝这中药能够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感染,我代表大家谢谢张医生对我们的关爱”,封庄村的封其禄村长感动的说。

疫情防控我担当,熬制中药抗疫情,一袋袋中药汤剂,承载着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寒冬腊月里为大家带来一片暖意和一份健康。

苏家作乡村两级医务人员众志成城,科学有序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全力遏制疫情蔓延扩散,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定、安全的防线。

★其他类似内容

1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推荐7篇

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推荐7篇

本文将介绍7位杰出的师德先进个人,他们以卓越的品德和杰出的教育成就为榜样,为教育事业树立了光辉典范。他们的事迹涵盖了不同领...

查看剩余 80% 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推荐7篇

2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8篇

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8篇

优秀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推荐8篇材料,深入了解各地优秀校长的...

查看剩余 80% 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8篇

3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8篇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8篇

学习先进事迹,感悟人生智慧。在这充满启发的时刻,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心得体会文章,与您分享这些杰出人物的故事和见解。这些先进...

查看剩余 72%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8篇

4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推荐7篇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推荐7篇

本文将为您推荐7篇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每篇都鲜活展现了各行各业的杰出个人,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卓越表现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这...

查看剩余 87%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推荐7篇

5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7篇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7篇

学习先进事迹,是培养优秀品质和激发工作激情的重要途径。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推荐7篇精选文章,每篇都汇集了各行各业杰出人士的...

查看剩余 77%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