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工作计划推荐6篇(家访计划:6篇精选推荐)
家访工作计划是学校与家庭之间密切联系的桥梁,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推荐6篇精选文章,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规划和执行家访工作,促进学生与家庭的互动与合作。无论您是一名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这些建议都将对提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所帮助。
家访工作计划篇1
一、家访范围
本班任课教师要全员定期家访,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思想及学业上有重大变化、残疾学生等五类学生家庭进行重点关注,要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二、家访目标
1、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家庭教育情况、社会交往情况;
2、了解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3、征求家长对教师教学、班级、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设;
4、纠正家长错误的家教方法,向家长传授较科学的家教方法;
5、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
三、家访途径时间
以实地登门家访为主要形式,个别长期在外的学生家长可以电话、网络联系。家访一般不占用教学时间(特殊情况除外),主要安排在中午或放学后。
四、活动要求
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落实家访内容:把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学校办学思想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让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学生的特殊现状,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五、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家长说明学生在校表现时,要实事求是,切不可毫无依据地对学生作出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稳重的评价,都会损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有些家长通情达理,对老师的倡导能主动接受,主动配合。也有一些家长“护短”,往往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自己的“面子”相联,明知孩子有错,也不让他人说。
班主任在事务中难免要与单亲家庭、继父(母)家庭、隔代家庭的学生家长交往。由于家庭组成的复杂性,给交往也带来复杂性。单亲家庭的家长往往不愿在大家场面出面,教员应主动家访,策动家长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对继父(母)家庭,班主任应采取主动态度,使家长感到非亲生子女的教育是自己的责任,指挥家长参与教育。对隔代家庭的家访,班主任要同老年人打交道,议论学生要注重计谋,否则会使家长出现逆反心理,乃至家长觉得孩子不幸而加倍溺爱学生,以此作为对教员议论的抵偿。总之,班主任在与各类学生家长的交往中,艰巨很多。但是“一切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这是注定不变的,假若我们擅长抓住这一点,就能顺利应对家访中的各种局面,获得理想的效果。
家访工作计划篇2
一、建立领导机构
为使留守儿童家访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抓出成效,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日常工作由团少部负责组织实施,具体计划及“留守儿童”家访工作方案由团少部负责人余生龙老师制订。
二、宣传发动家访
10月19日上午,学校组织召开了一场行政扩大会议,会上校长传达了上级通知精神及指示,要求各位领导组织召开各类会议,逐级向下传达上级通知精神及指示,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周密安排。
三、摸底确立目标
为使家访对象明确,清楚掌握家访对象详细情况,10月22日,团少部下发留守儿童统计表及信息表至各位班主任,要求各班主任上报留守儿童名单及家庭详细情况,以便下一步家访工作安排。
四、安排家访工作
根据各班主任统计的留守儿童名单,于10月23日至25日,团少部组织落实家访大行动,要求家访老师利用中午及傍晚两个有效时段(根据农村实际,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在这时候应该在家),以班主任为主、落级领导为督、科任教师为辅,家访留守学生,向临时监护人汇报该生的在校表现,认真听取临时监护人的意见,详细了解实际情况,并做好留守学生家访登记表。
五、梳理家访问题
10月26日上午,团少部组织相关人员收集学生家访登记表,并对登记表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梳理,发现留守学生存在有如下问题:
1、缺少关爱;
2、性情孤僻;
3、家庭教育不协调;
4、家庭生活较艰辛。
六、出台教育对策
团少部梳理问题上报学校后,10月26日下午,学校再次组织召开行政扩大会议,校长通报家访情况后,针对留守学生的问题,大家认真讨论,研究对策,最后初步形成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
2、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每班推荐1—2名留守学生与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要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开展文体活动。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学校要求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在学生活动室或操场组织安排文体活动。如:拔河比赛、球类活动、游戏活动等。
3、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可以发动村干部、相关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担当“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拟成立留守儿童资助金。发动师生或社会热心人士捐资,成立留守儿童资助基金,对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给予经济上资助。
5、拟创建视频聊天室。学校设立一间视频聊天室,专门为那些父母长年在外或者回家很少的留守儿童提供视频聊天,让他们在网络上见面、沟通,感受父母之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关爱。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我们要努力探索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家访工作计划篇3
家访,曾经是一种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和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是有小学五年级老师家访计划,欢迎参阅。
一、活动目的':
通过集中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3——12月底
三、活动内容
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师要实施全员家访。家访时,要注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安全卫生规章;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贫困生、单亲生、留守儿童)和行为偏差生(学困生和其他行为失范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学生情况档案
2、设立校长热线电话和班主任热线电话
3、设计教师家访活动记载表和家访信息反馈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学校集中时间,实行全员家访。家访过程中,要严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和在家表现情况;要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不得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不得随意把家长叫到学校进行责怪训斥;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和赠礼;不得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学校要建立家访活动记录表,记录教师家访简要内容、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三阶段:总结
交流阶段学校德育处负责收集教师家访活动记载表和家访信息反馈表。总结家访信息反馈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调整学校办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并制定下一步活动安排。
五、家访活动的要求:
1、在家访前,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进行具体协商,确定好各自的家访对象并认真落实。各班主任把被家访学生名单报给学校。
2、家访学生比例不得少于50%,尽量扩大家访面,做到被家访对象不重复。
3、家访时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学校课改情况、学校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
家访工作计划篇4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专业化服务能力,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家校合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家访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经研究,特制订本学年家访活动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活动主题
携手育人 共创学生美好未来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起至20xx年6月20日完成
三、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其中一年级新生必须在第一学期内做到家访全覆盖。
四、活动安排:
(一)召开全校教师会议做好动员发动工作,认真贯彻开展家访活动,深入推进家校合作的活动精神。
(二)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访团队,正副班主任及相关任课教师负责班级家访活动,行政参与班级家访,德育处做好贫困生家访工作。对家长在外地工作或偏远乡村的学生可采用约见或电话、邮件等QQ现代通讯工具或书信的形式进行,但需告知德育处备案(安排表中写明)。
(三)实地家访,做好新闻信息收集工作,及时反馈家访活动工作意见与建议,提高学校服务效能。
家访活动具体分工:
第一类: 一年级新生家访
一、提前预约。
由班主任制定家访工作安排表,落实安排好每月家访活动的具体时间与人员。(基本每月10人,月安排表9月25日前上传学校ftp—13-14(上)德育相关材料“一年级家访”文件夹)
二、充分备课。
做好相关资料与信息的学习与了解;查看信息表(信息采集表),了解学生特点(家访预约单)及学生在校情况反馈;到班级认识受访学生,了解认识学生;到相关任课教师处了解学生近阶段在校表现。
三、实地家访
1.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反馈学生近阶段在校德智体美劳的表现,结合学生特点给予家长一定的个性指导。
3.简要介绍学校好习惯培养的做法。(附后:给家长一封信)
4.介绍学校办学特色,介绍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方法,家长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评教师等活动。引领家长理解、支持教育工作,对热点问题认真解释、解答。
5.赠送教育服务卡,方便联系。
6.带好照相机,适当做好摄影资料。
四、及时反馈
1.填写家访记录表,全面记录相关内容,特别突出家庭环境和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及家长对学校意见与建议的情况;家访后相关信息汇总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2. 家访后及时填写家访记录表,班主任每月撰写一篇家访报道(300字左右),贴好照片并及时上传校园网德育处-家长频道。
第二类:二至六年级常规家访
1. 由班主任制定家访工作安排表,合理分工,确保每学期家访班级学生50%。(根据班级实际人数基本每月5-6人,月安排表9月25日前上传学校ftp13-14(上)德育相关材料“家访”文件夹内)
2.家访前充分备课,做好相关资料与信息的'学习与了解。反馈学生近阶段在校德智体美劳的表现,结合学生特点给予家长一定的个性指导。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家长志愿者工作表示感谢。
3. 家访后及时填写家访记录表,班主任每月撰写一篇家访报道(300字左右),贴好照片并及时上传校园网德育处-家长频道。
家访工作计划篇5
一、家访的目的:
家访——教师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教育。但教师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二、家访时间:
20xx年8月——20xx年12月
三、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学生
家访前,教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2、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选择在双休日、学生下午放学,学生也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休息。
3、提前预约
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内容和方法
家访学生的家庭情况、问题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有困难。家访的谈话方法,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学生分类:
学困生 费雨欣 李相星 李柏星 于希桐刘子正 杨凯博
家庭困难生 于希桐 李相星 李柏星 李昀青 李昀昊
留守生 杨凯博
急需帮助生 李昀青 李昀昊 王欣悦 王海南
正常生 其他学生
四、家访时
注意的问题:
1、 家访时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学校课改情况、学校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意见和建议。宣扬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突出自己的教育特色。
3、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
4、 教师在家访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严禁搭乘“三无车辆”,提倡步行家访。
5、在确定家访对象时,被家访的学生要有代表性,有一定的覆盖面,可以是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或留守儿童,也可以是特长生、优等生、潜力生等。
6、在家访过程中,要讲究家访的方法,教师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真实、客观地给学生家长反映其在校表现;家访时应请学生在场参与,便于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决不允许粗暴地对家长发怨气、批评指责学生,坚决反对“告状式”家访。
家访工作计划篇6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的桥梁。在某一时间,三者共处一室,交换意见,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助于达成共识,更好的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学生思想方面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我针对本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家访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径,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与家长交往,指导家长用好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让家长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子女,从而突出我们教师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在。
二、家访目标
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班主任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三、家访的时间:
20xx年7月20日8月10日
四、家访的形式:
到学生家中和孩子家长及孩子一起坐下来促膝谈心。
五、被访对象:
郑海炎、杜云涛、赵艺飞、赵森、赵龙、郑珂佳、赵雅丽、赵银萍、郑亚洲、赵帅
六、具体工作措施及方法
1、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成长环境、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
2、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贫困生、单亲生、留守儿童)和行为偏差生(学困生和其他行为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心理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
3、家访过程中,争取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和在家表现情况;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方法。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意见和建议。
4、做好家访情况记录。
5、及时总结家访信息反馈情况。
6、本假期家访要保证家访学生占班级学生人数的30%以上。
7、在家访过程中,讲究家访的方法,做到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真实、客观地给学生家长反映其在校表现;家访时应请学生在场参与,便于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把家访做成“告状式”的家访。
我相信,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真正做到家校沟通,把孩子教育好,一定会使孩子有更加美好的明天。